公司地址:杭州市西湖區西園八路3號浙大森林E1-301
聯系人:殷劍/殷蘇杭
E-mail:jackdzgg@qq.com
電 話:13588417402/13906502596
|
浙江大學125周年校慶系列宣傳片之《傳承》暖心上線!125年前 一束星火劃開長夜 1897年 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 求是書院創立 是為浙江大學的前身 求是書院自創立之初 便秉持“育才、圖治”的辦學宗旨 提倡“務求實學,存是去非”的校風 傳承: 在探索的步履中 真理所在,雖蹈危履險以赴之,亦所不釋。 ——竺可楨1936年 竺可楨出任浙江大學校長 創立史地系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后 竺可楨校長率領全校師生員工西遷辦學 倡導“求是”校風,期間確立“求是”校訓 “求是”二字是竺可楨先生 一生追求的目標,一生實踐的準則 作為中國地理學界、氣象學界的一代宗師 他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真理所在,雖蹈危履險以赴之,亦所不釋” 而這樣的精神 亦激勵著一代代地學學子、一代代浙大人 “以前我們在大學里有兩句話, 跟著竺(可楨)先生跑斷腿, 跟著柳(詒徽)先生抄斷手?!?/span> 如今 中國科學院院士、 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楊樹鋒 常常用竺校長的故事勉勵自己 也勸誡同學們 發揚求是精神 只問是非,不計利害 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段路 真真切切感受地學之美 何謂傳承? 是一代代浙大師生 沿著先輩之足跡 探無垠深海,攀自然之巔 在廣袤的天地間 赴險境,求真理 用走出的每一步 探知先輩文字背后的深意 傳承: 在精準的點滴中 扎實基礎,才能收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融合貫通之效。 ——王季午 1945年,抗戰勝利后 王季午接受竺可楨校長邀請 負責籌辦浙江大學醫學院 并擔任首任院長 作為我國著名的內科學、傳染病學專家 王季午主編了 中國第一部高等醫藥院校教材 《傳染病學》 面對科學研究 王季午尤其注重 開闊思路,扎實基礎 中國科學院院士、 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段樹民 常常與學生分享 王季午先生的箴言 勉勵同學們 在千萬個結果中去偽存真 才能得到比較理想的結果 夯實基礎,將來可以做到觸類旁通 何謂傳承? 是一代代浙大師生 銘記先輩之治學態度 于點滴試錯間,深究細節 于融會貫通間,柳暗花明 長學識,戰疾病 全力以赴,守護人類生命健康 回應先輩的諄諄教誨 傳承: 在匠心的堅守中 若有來生,我還是要守護敦煌。 ——常書鴻 常書鴻 1923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前身—— 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 作為敦煌研究所的創始人、 敦煌石窟保護研究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常書鴻堅持數十年扎根敦煌 在荒蕪人際的沙漠中 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為保護祖國的瑰寶,人民的文化遺產 作出了卓越貢獻 被譽為“敦煌的守護神” 曾有人問他: “如果有來生,你將選擇什么樣的職業?” 常書鴻堅定地回答: “如果真的還有來世,我將還是常書鴻。 若有來生,我還是要守護敦煌?!?/span> 如今 浙江大學歷史學院(籌)教授劉進寶 亦在為研究敦煌文化上下求索 每每走到由常書鴻先生 創作并贈予浙江大學的油畫 《攀登珠穆朗瑪峰》前 總會忍不住駐足凝望 他常與學生分享常書鴻守護敦煌的故事 激勵學生用匠心守護文明瑰寶 讓歷史重新煥發璀璨光芒 何謂傳承? 是一代代浙大師生 感受先輩之風骨 甘與孤獨為伴,守千年奇觀 不驕不躁,靜看喧囂 閱典籍,觀百史 用所坐的每一個冷板凳 回應先輩的錚錚誓言 傳承: 在執著的追求中 我很早就選擇了科學救國的道路。 ——蔡邦華 蔡邦華 我國最早從事昆蟲分類學研究的學者之一 為我國昆蟲分類增添了 新屬、新亞屬、新種團和新亞種 共達150多個 在浙江大學農學院任教期間 歷經浙江大學西遷 西遷途中 蔡邦華仍帶領師生采集昆蟲標本 為學生講授昆蟲分類、昆蟲生態學 回遷途中,雖路途遙遠崎嶇 但他寧丟行李,也不丟標本 于顛沛中,守護科學火種 于困頓中,懷揣救國志氣 如今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陳學新 常常帶領學生 來到農學院院史館回憶西遷往事 講述由蔡邦華 帶回的“鎮館之寶”背后的故事 帶領求是學子 感受先輩對科學的追求,凝聚奮進之力量 何謂傳承? 是一代代浙大師生 不忘先輩之初心 鉆研于田間地頭,奔波于灘涂險峰 在每一方土地“播種”希望 親自然,樂耕作 用每一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論文 回應先輩的執著追求 傳承: 在不泯的信念中 我愿以身許國。 ——王淦昌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王淦昌 曾應竺可楨校長之邀 于1936-1950年任教于浙江大學 1960年,面對黨和國家的號召 王淦昌留下一句堅定的 “我愿以身許國!” 便開始長達17載的隱姓埋名 以身許國鑄科技長劍之旅 在浙江大學 亦有一批浙大人 前赴后繼,加入核試驗研究的行列 在中國核試驗基地——馬蘭 培養的10位院士中 便有程開甲、呂敏、楊裕生、林俊德4位浙大人 其中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校友林俊德 還是十位全軍掛像英模之一 艱苦奮斗,干驚天動地事 無私奉獻,做隱姓埋名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 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楊華勇 看到自己學生所演繹的舞臺劇時不由點贊 激勵學生要當好歷史的接班人 用青春之我,擔時代之責 何謂傳承 是一代代浙大師生 秉承先輩之意志 科技創新、自立自強 鑄國之重器,赴星辰大海 心懷家國,奉獻青春 用每一次的勇攀高峰 回應先輩的不泯信念 在興學圖強中誕生 在抗戰烽火中崛起 在國家建設中奉獻 在改革開放中跨越 在爭創一流中奮進 一百二十五載歲月崢嶸 一百二十五載風雨兼程 先輩精神歷經時代變遷 在一代代浙大人的傳承中 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意義 煥發新彩 曾經 他們在歷史中站成了一面旗幟 于是 一代代新人搖旗吶喊 不畏天涯路遠,不言臥雪眠霜 求是文脈,傳燃不息 先輩志言,吾輩礪行 謹以此片 獻禮浙江大學125周年校慶 ![]() 宣傳片出品:浙江大學融媒體中心 文案:李靈 | 浙江大學融媒體中心學生記者團 彭靜怡 動圖制作:李靈 | 馬宇丹 今日編輯:浙江大學融媒體中心學生記者團 陳福興 責任編輯:馬宇丹 | 李靈 ![]() 推薦閱讀 1.有責任有擔當,青春才會閃光!浙大召開座談會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2.浙江大學2022年浙江省“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簡章發布3.“聞”出來的腫瘤?浙大最新研究成果登《自然》4.浙大師生熱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