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多指由冰川、火山等地質作用形成于高山中或山頂的淡水湖,天池中的“天”字既指湖泊的位置相對很高,又指其天然成因,新疆的天山天池和中朝邊境上的長白山天池是兩個著名的實例。
對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進行系列科考時,一個比較特別的名字“大漠天池”被列為重點科考景點之一,在去往景區途中,科考隊員的心中不免有些疑惑:雖然風力可以把地面的砂粒吹較高的地方,但沙漠總體上通常形成于相對低洼的環境,沙漠中常有面積不大的湖泊或水塘,尤其是阿拉善境內的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各有上百個天然湖泊,這些湖泊無一例外都位于沙丘的底部,且都是咸水湖。大漠天池能有什么獨特之處呢?會不會為了吸引游客而把一個普通的沙漠湖泊“拔高”為“大漠天池”呢?
帶著疑問,我們科考隊對這個特殊的湖泊進行了仔細的考察。

這個藏身于巴丹吉林沙漠邊緣、面積很小的區域卻是碧水藍天與黃沙紅巖相生相伴的寶地,它就像點綴在大漠中的一顆翡翠,把大漠的荒涼和蒼?;癁闉跤?。它兼有濕地、湖泊和沙漠、花崗巖山地等多種地貌景觀,是集中觀察、研究這幾種地貌的絕佳地點。天池、花崗巖和沙漠 (注意水面上方的白色物質,它們是凝結在巖石表面的“鹽霜”)花崗巖風化后散落在地上的礦物顆粒明顯比風吹來的砂粒粗 
這張拍攝于大漠天池東側的照片上有一組定向溝痕,它們是強風吹蝕形成的。溝痕四周的巖石異常堅硬光滑,與鹽風化形成的洞穴有明顯區別。典型的風力吹蝕形成的表面現象,巖石表面異常光滑、堅硬,風蝕的溝痕異常明顯(拍攝地:阿拉善盟林草局)在野外經??梢砸姷斤L力吹不到的地方發育許多小洞,或者在大洞內部又有許多更小的洞穴,甚至在很多人工開鑿的大型巖洞、佛教洞窟或者窯洞內部都有許多小的洞穴或明顯的風化侵蝕現象,用強風吹蝕或水蝕完全無法解釋,其實都是鹽風化的結果。大漠天池位于極端干旱區,晝夜和季節性溫差都很大,花崗巖體內斷裂和節理構造發育,強烈的溫差、陽光照射以及強風,為花崗巖的風化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因此,在大漠天池附近恰好可以見到風蝕與鹽風化兩類成因截然不同的洞穴,但以鹽風化地貌最為典型。1-4:鹽風化形成的地貌。其中,1和2的明顯是就近堆積的風化產物,特別是根據風化穴周圍的沙波紋,可以明顯確定風向,這些洞穴處于背風位置;5-6:鹽風化穴中由風吹進來的砂粒,注意這些砂粒明顯小于花崗巖風化形成的砂粒,進一步說明這些洞穴處于風力吹蝕較弱的位置;7-8:風化穴中的白色物質是結晶在花崗巖表面的鹽類礦物,圖8中可以看到3-5mm厚的白色鹽殼 大漠天池景區在行政區劃上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騰敖包鎮巴音塔拉嘎查,雖然是新開發的景區,但已經具備了非常好的交通和食宿條件,在電子地圖上可以輕易搜索到這個世間罕見的景點位置和路線【景區參考坐標:北緯40°3'7",東經104°7'12"】。后記:阿拉善大漠天池景區面積很小,距離很遠,但它集沙漠、濕地、花崗巖風化地貌于一體,可以實地體驗和觀察大自然的變化過程,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去處。其周邊還有面積非常大的怪石林景區、還有許多遠古先民的巖畫等。這次考察我還拍攝了大量怪石林景區的照片,以后如果有時間我會撰文介紹。